摘要为适应旅游业转型和旅游品升级的需要,深度研究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显得日益迫切。文章认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旅游则有利于挖掘文化丰富文化优化文化和保护文化。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缘,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旅游;相互关系;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突出地体现了第三代生力的特征文化的经济化与经济的文化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文化的经济化,就是指文化进入市场,文化进入业,文化渗透着经济的商品的要素,使文化具有经济力,成为社会生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的文化化,是指现代经济发展文化的科技的信息的乃至心理的要素越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新世纪朝阳业的旅游业,其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已成定局。从旅游供给一隅看,经营者的目的是经济盈利,但他必须提供文化享受才能实现盈利;从旅游需求一隅看,旅游者希望得到文化享受。因此,在当代旅游业,任何一项旅游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方式进行的,旅游经济活动的各种环节如生流通交换以及决策管理等,都或多或少地蕴涵着各种文化因素,尤其是旅游品的生与消费更是牢牢地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经济属性与文化属性是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旅游与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早在1981年,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就在旅游与文化一文指出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生活,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事业,也是一种文化事业;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文化事业的发展也具有决定作用。到了九十年代,喻学才等旅游文化学专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旅游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一文化是旅游资源的魅力所在
从文化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关系看,文化孕育着人文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包涵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与鉴赏,都需要进行文化的解读。人文旅游资源属于文化的范畴,许多文化物都是人文旅游资源,不少文化资源只要略加开发就可以成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品。大量的人文旅游资源都具有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游人要欣赏感悟它,规划师旅游商要开发利用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从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的关系看,大好河山孕育文化,文化辉映大好河山,二者相得益彰。此外,许多自然旅游资源虽然本身不具有文化属性和叠加历史文化色彩,但自然美无疑需要从文化层面鉴赏,需要用科学知识解读,而且,要将自然山水转化为旅游品必须通过旅游开发这一文化手段实现。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旅游资源同样也具有一定的文化特性,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对文化的追寻,是旅游主体的出发点与归宿
旅游主体出游的目的无非是出于乐生的需要养生的需要健身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这些需要按照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属于高层次的文化需求。人们对充满异他乡情调的城市文明田园风光民俗风情满怀着好奇心,满怀着憧憬和期待,这是人类求异心理的典型反映;人们总是希望在奇险幽野的山岳景观获得美的感受,在壮阔雄伟的江河获得美的熏陶,这是人类审美意识的唤醒与律动;人们总是期待着在大自然获得灵感,在人类文明的河床上获得智慧,这是人类求知启智需求的体现;人们总希望通过投身自然忘却烦恼,获得快乐,通过参与异他乡的民俗活动洗去尘渍,获得愉悦,通过旅游团队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忘掉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获得心灵的慰藉,这是人类自生的本能反映;人类通过跋山涉水可以强身健体,通过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可以消除疲劳,缓解工作压力,这是人类健身养生的需要。上述需求的满足都需要文化的参与,同时也是文化的体现。
三文化是旅游业兴旺发达的源泉
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活力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文化的企业是一个必定会被市场无情淘汰的企业。旅游企业也是如此。一个文化氛围浓郁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企业对内可以团结员工凝聚人心;对外可以吸引顾客获得效益。
四文化交流是旅游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就社会效益而言,文化交流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就经济效益而言,文化的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有利于促进客源地和目的地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和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
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从另一个方面说,旅游是实现文化教化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载体,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途径。
一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挖掘文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文化在旅游的核心功能已愈愈引起学术界和实业界的重视。林洪贷1990年指出仅对旅游业作经济上的定性和表述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分析无法衡量旅游业在社会方面心理方面,特别是文化方面的影响,也无法阐明这些影响对于经济的反作用,因此需要以经济分析为基础,逐步采用经济分析与文化分析相联系的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于士英认为七五以前我旅游业发展以经济为生长点是历史发展的必然,20世纪90年代我旅游业应在高起点上发展,它的生长点是文化,调整的任就是要逐步使经济型的旅游业转化成文化型的经济事业。到了21世纪,文化成了旅游业竞相追逐竞相挖掘的对象。云南的丽江古城香格里拉就是通过特殊文化的发掘而赢得了广大游客的青睐。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挖掘文化。
二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丰富文化
旅游业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行业。其创造的核心是文化品位的不断的提升文化内涵的不断升华和文化底蕴的不断丰富。美的迪斯尼乐园源于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电影,20世纪50年代建园之初,只有米老鼠唐老鸭以及睡美人城堡海盗船等少数场景,随着时间的推移,乘坐过山车乘坐飞碟过时间隧道看水幕电影看四维立体电影等现代高科技和人类幻想成果在迪斯尼乐园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迪斯尼乐园的文化内涵。深圳在20世纪80代以前还是一个荒凉的渔村,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荒漠,然而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通过世界之窗锦绣华等人文景观的建设,深圳已经发展成为主题公园潮流的领跑者。
三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优化文化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原始景观,还是人造景观,吸引游客眼球让游客流连忘返的总是那些合乎美学规律给人以美的联想美的感受美的体验美的启迪的景观。因此,一位优秀的旅游规划大师,景观设计大师和旅游品策划大师总能够对旅游景观和旅游品进行美的设计美的提炼美的升华,从而不断优化不断提升旅游景观和旅游品的文化要素和文化功能。桂林的山固然很美,桂林的水固然很迷人,桂林的民俗固然风情万种,然而如何在短短的行程体验感受桂林的美,却并非易事。可喜的是桂林广维文华旅游文化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印象刘三姐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一任。该剧演出以印象刘三姐为总题,大写意地将刘三姐留给人们印象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等元素创新组合,成功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了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整部作品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是对桂林山水文化和人文文化的高度提炼和系统优化,是熔铸于山水人文景观的又一崭新的文化景观。
四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文化
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也是对文化的抢救过程。对于绝大多数旅游开发项目,人们都注意了文化的渗透和文化的保护。我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代表故宫在历经三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后,已经毁损严重,为了更好地对内外的游客进行开放,家投入上亿元资金进行修葺,现已基本完工;我藏族建筑的瑰宝布达拉宫,江南的三大名楼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等文化遗大都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得以修葺和保护。
参考文献
1郭丽华。略论文化旅游J。北京第二外语学学报,19994。
2王志涛,司林胜。西部旅游业发展的文化渗透J。科学管理研究,20032。
3曹诗图,袁本华。论文化与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35。
4尹华光。旅游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