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英国博物馆应如何吸引青少年
青少年被博物馆遗忘的群体
过去10年,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英博物馆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博物馆针对不同阶层职业地区文化等群体的特色项目也层出不穷。令人遗憾的是,即使在博物馆行业蒸蒸日上的今天,本应是这一利民政策最大受益者的青少年1319岁却依然处于被遗忘的角落。
现实的确如此对博物馆而言,这个年龄的群体尴尬地处于家庭项目和成人项目的夹缝之间;而对青少年而言,课业的繁重压力及经济尚未独立的窘境使参观和参与博物馆无论从时间还是消费层面英博物馆虽免费开放,但绝大多数活动为收费项目,都成了一种奢侈。
博物馆人的思考博物馆应出动出击
吸引家庭已不足够,博物馆下一步要向青年人出击,欢迎他们使用博物馆的资源。文化创意业顾问Mar Dixon如是说。
Mar Dixon发现,目前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缺少针对青少年开展的推广宣传活动。不少年轻人并不知道博物馆为他们专门设计了项目,甚至有些人压根没注意到博物馆的存在。
另外,面向青少年策划的项目也往往缺乏吸引力。英每年都会举办接管日,邀请青少年与各行各业的成人事并参与决策。2011年,Mar Dixon对参加文化机构接管日的青少年做了调查绝大多数青少年表示,如果不是学校强迫,他们是不会参加的。问及原因,这些大孩子觉得不适合自己做不了没钱
那么,如何引导青少年独立参观博物馆?如何让他们觉得博物馆期待他们的到?Mar Dixon集多年调查采访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 举办非正式随到随加入活动青少年乐于和朋友一起做点研究或参加某项工作,但他们不希望被要求每都必须参加。
2. 别用批判的眼光打量如果他们带着自己的男女朋友参观,你的斜视会让他们很不舒服。他们是青年,不再是8岁孩子了。
3. 扔掉笔记本年轻人理解考试评估的必要性,但他们也希望政府和学校能让他们松口气。即使只用眼睛看,他们也能学到西。
4. 构建长期关系相对于一次性活动,长期项目生的影响更加深远。泰特曼彻斯特博物馆等很多家及博物馆都设有青年人委员会。以伍尔弗汉普顿美术馆为例,该馆面向1425岁青年人组建了艺术论坛,几乎所有论坛工作都由参与者打理。围绕正在举办的展出,这些会员有权决定讨论的主题媒体参与的项目等事宜。他们可以参与策展人艺术家的工作,但却没有必须要做什么的压力。任何时候您博物馆都一定会在展厅里看到这些年轻人,博物馆甚至还专门为他们设立了休息区域。但您无需担心他们会滥用这些特权,他们用责任心表达了对这个团队的尊重,而团队的成功也为他们带了荣耀。
这些团体的最大意义在于,他们吸引青年人走进博物馆,年轻人又会带更多的朋友。久而久之,这群曾经被遗忘的群体就会主动探索这块天地,而不再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欣赏不了不够格
5. 做好宣传工作经济衰退期,博物馆更应突显其对青年人的重要性。年轻人也在寻找一些无需过多开支的活动。英图书馆的调查显示越越多年轻人抱怨DVD租金太高书本太贵。这对博物馆说也是个邀请年轻人参观的契机。
博物馆需谨记,要让所有年龄层的观众都觉得自己受欢迎,并且有价值。这群年轻人即将成为家的栋梁,等到他们挑大梁的那一天再让他们理解博物馆的重要性就太晚了。
青年人给博物馆的建议聆听我们的心声
汇聚点青年会是伦敦博物馆为改变英年轻人不热衷博物馆的窘迫现状而特别成立的青年组织。该团体由1621岁的年轻人构成,目前,他们已广泛地参与到博物馆的宣传策划演说摄影等工作。青年会的队伍正日益壮大,为了协助博物馆吸引更多年轻人,青年会成员特为博物馆青年人项目提出如下建议
1. 别把我们放在笼子里。在很多人眼里,我们年轻人好像有自己的标签,比如垮掉的一代无趣的一代,在博物馆看亦是如此。但博物馆应该贴标签的是展览和展品,而不是我们年轻观众。我们想学,只是并非通过你们预期的方式,所以在策划活动时不要想当然觉得我们应该是怎样,而应该在策划之前就走出博物馆,认真地和我们交流,聆听我们的想法和意见。
2. 摆脱条条框框。知识就是力量,博物馆应该站在这一高度策划项目。因为博物馆里开展的活动目标应是终身学而不是学校教育。我们希望这些活动能贴我们的兴趣并富有创造性。比如在策划古罗马时期的伦敦展时,我们就将侧重点定为那一时期的青年人,并依此为基准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其他艺术工作者交流合作,最终打造出全新视角的展览。
3. 找寻青年人感兴趣的切入点。博物馆应该与当前发生的事情紧密联系,并留意那些青年人真正关心的话题。如果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单纯地学历史真的无聊透顶。如果博物馆能将历史和当前热议的话题联系起,就能更好地帮助观众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例如,青年会在自编自导古罗马时期的角斗场的电影时,就将其与今天的街头暴力联系起。
4. 最好的宣传武器青少年自身。如若博物馆真的想吸引年轻人,那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自己推荐给身边的好友。如果博物馆能让青少年在与同伴闲聊时对某个博物馆大加赞赏,那就势必会引导更多同龄人走进这家博物馆。所以,博物馆要仔细思考究竟哪些活动能吸引和打动年轻人,接下再努力让这些活广告充分参与,享受乐趣,然后推而广之。
李慧君? 译自卫报文化24时等网站